日前,记者从省生态环境厅获悉,今年以来,省生态环境厅聚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优化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加快推进监测能力水平提升,协同推动减污、降碳、扩绿、增长,保障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省生态环境厅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祁连山生态保护和治理等重大战略深入实施为重点,统筹协调省市生态环境监测力量全面保障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在酒泉、张掖、金昌、武威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所涉区域科学增设水、气、土壤、噪声监测点位,补充完善自然保护区监测点位,系统支撑生态保护常态化监管。定期会同有关单位召开大气、水环境质量会商会,分析研判现状与变化趋势,采取有效措施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配合相关市州大气污染防治开展走航监测,采用日常走航+夜间巡查的方式排查相关问题,为精准治污提供技术支持。加强监测数据深度挖掘,横向、纵向、全面联动分析,及时、有力支撑环境管理与决策。指导完成全省大中型农田灌区、城市及农村黑臭水体水质监测工作,有效保障土壤质量。
我省健全完善“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加快推进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地面监测站建设,对祁连山地区生态系统开展全方位的“监测”和“体检”;启动陇南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地面监测站建设,全面摸清大熊猫国家公园甘肃片区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建设完成天水、平凉、陇南跨界断面及刘家峡水库、九甸峡水库重点饮用水源水质自动预警站,切实保障重点河流、跨界水体和重点饮用水源水质安全。补充完善全省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对部分市州地下水点位进行优化调整。
统筹推进全省监测能力建设,不断强化监测的支撑、引领、服务作用。开展2023年第一轮生态环境监测实验室能力验证考核和2023年技术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工作,将全省执法人员新增纳入持证上岗考核范围,为环境执法提供技术保障。积极争取国家黄河流域水生态监测能力建设项目,提升黄河干流水生态、生态质量、污染源和应急监测能力。
深化我省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管理系统应用,初步形成“线上把脉诊断,线下核查督办”的监管模式。建立完善碳监测评估体系,配置碳监测相关仪器设备,填平补齐碳监测基础能力;组织开展碳监测网络建设,在兰州市和天水市开展碳监测自动预警站和背景站试点监测能力建设。深化水生态监测试点,配合保障生态环境部开展长江流域水生态监测试点工作;组织对黑河张掖段6个断面、黄河流域8个断面开展水生生物监测。深化智慧监测试点,积极衔接生态环境部,将省监测站纳入13个省级试点单位,并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系统”和“沙尘立体综合分析平台”2个项目纳入国家生态环境智慧监测创新应用试点,为切实解决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实现数据集成提供了有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