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典型电诈案件预警
信息来源: 甘肃公安 发布日期: 2021-09-24 14:36 浏览次数:

案例一
网络交易类诈骗

  9月13日,N先生在玩某网游时看到有人想要购买游戏账户,N先生便添加了对方为好友,两人商量好以1200元钱将N先生的账号卖给对方,对方提出希望通过专业平台进行交易。随后,对方提供了一个网址并称是游戏账户出售中介平台,N先生在该平台注册好账户后和对方进行了交易,当天余额变成了1200元,发起提现后系统提示24小时后到账。N先生等了一天后未收到钱,便联系该平台客服,客服告诉N先生账户填写失误现账号已被冻结,之后N先生多次被诱骗转账解冻费、保障金等共计1万余元。N先生意识到被骗后,遂报警。
  省反诈中心提示:有些为了保险起见用来交易的平台,实际是骗子团伙为诈骗获利编译的虚假网页。在此提醒广大群众,生活中一定要警惕该类陌生网址,不要轻易输入自己的个人信息及银行账户,如遇诈骗请立即拨打96110报警。

案例二
冒充客服类诈骗

  近日,J女士接到一名自称是银保监会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称J女士现在不是学生,其贷款账户需要注销清空以免影响之后的贷款办理。由于上学期间J女士的确在学校办理过学生贷款,J女士便相信了对方的话并添加对方微信。之后,对方引导J女士将名下资产先汇集到一张卡上,并在某视频会议APP与J女士实时共享屏幕,在视频中要求J女士证明自己现在已具备还款能力,征信无不良记录等问题。期间,J女士收到一条验证码信息,由于正在视频便没有在意短信。结束视频对话后,J女士发现自己银行卡内的16万元全部被陌生人转走,遂报警。
  省反诈中心提示:生活中不清楚的号码不要轻易接听,在此呼吁广大群众在官方应用平台下载安装注册“国家反诈中心”APP,打开来电短信检测功能,实时发现诈骗信息,同时牢记96110反诈专线。

案例三
冒充学校老师类诈骗

  近日,U学生在家接到了一名自称是某财贸学校招生办老师的电话,对方称U学生寄往学校的快递有问题,核对了快递单号的后四位以及所寄物品信息,U学生便相信了。随后,便按对方要求下载了某会议APP,加入会议后的确是其学校的校名及校徽,U学生便给对方提供的账号转了快递保证金,并缴纳学费和住宿费。退出会议后U学生始终未收到回复,在联系学校后才知道被骗了,损失约1.2万余元。
  省反诈中心提示:遇到类似情况不要听信对方的一面之词,一定要找官方联系人进行咨询,并且在官方应用平台下载安装注册“国家反诈中心”APP,对自己的设备随时“全身扫描”,把可疑链接、虚假软件拒之门外,随时牢记96110反诈专线。

案例四
刷单刷信誉类诈骗

  近日,M女士刷视频时在评论区认识一名男子,该男子经常和M女士聊天谈心,并透露自己有轻松赚钱的方法。9月初,该男子引导M女士下载某影视APP,在上面充钱购买电影票,刚开始M女士每买一张电影票可以获得1%的返利,提现成功的M女士加大了充值金额共计约1.7万余元,第二天发现无法打开该APP,该男子也失去了联系。M女士发现被骗后,遂报警。
  省反诈中心提示:在此提醒广大市民朋友,生活中对于类似“免费领取”“扫码领红包”“刷单赚钱”等字眼应产生警惕心理,做到不参与,不转账,远离诈骗陷阱,时刻谨记96110反诈专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