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武威供电公司:产业动力足 十里好风光
信息来源: 武威日报 作者:王振娟 马巧莲 发布日期: 2021-07-23 16:51 浏览次数:

天祝藏族自治县作为河西走廊的门户,以独特的藏家风情、旖旎的自然风光和多彩的民俗文化吸引着八方来客,素有“青藏之眼”的美称。仲夏的抓喜秀龙绿毯接天、牛羊成群,犹如一块碧玉镶嵌在天地之间。

近年来,天祝县抓喜秀龙镇立足地域特色,以“雪域抓喜·藏乡河畔”的文化理念,引导农牧民从传统种养产业向旅游产业转型,描画出一幅“产业兴旺、生活富裕、和谐美丽”的乡村画卷。国网武威供电公司将服务关口前移,持续升级电网,全力满足农牧民群众用电需求,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充足的能源动力。


强电网   带“火”乡村旅游业


马牙雪山银光闪闪,无垠草原碧草连天。时至盛夏,抓喜秀龙的旅游旺季如期而至。放眼望去,只见一栋栋藏式风格的民俗客栈坐落在美丽的草原上。

“这里一到假期几乎天天爆满,这其中可离不开充足电力的保障啊!”7月10日,抓喜秀龙镇的村民宋天柱笑着说道。

抓喜秀龙镇位于雪山脚下,海拔高、气候冷。过去旅游基础设施薄弱,临时取暖等问题难以解决,许多外地游客无法适应寒冷多变的天气,往往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旅游产业的发展陷入“瓶颈”,当地群众只能望“景”兴叹。

“以前要么在家务农,要么出门打工,但日子总是过得紧紧巴巴。压根也没想到如今能住上窗明几净、家电齐全的楼房。”从年收入不足3500元到如今的10万多元,宋天柱用7年的时间实现了脱贫致富的蜕变。而这一切要从他加入当地的生态旅游合作社说起。

为发展生态旅游,当地政府部门多方争取资金项目,精心打造特色品牌,建成藏式民宿住宅52处、滑雪场1处、藏家乐17处,并以“旅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118户群众资金入股,推动全域旅游、全季旅游、全产业旅游链形成。

2018年宋天柱便想着承接一家藏家乐。可是和很多人一样,“用电问题”成为摆在大家面前的“大事”。“路不好走,杆子也拉不进来……”“天气忽冷忽热,不知道啥时候能通电……”让不少和宋天柱一同“观望”的人想不到的是,在接到景区用电申请后,武威供电公司立刻抽调专人开展现场勘查,确定供电方案。施工中,供电员工硬是用三轮车拉、用人力扛,用16天的时间架设杆塔82基、10千伏线路2.6千米、0.4千伏线路1.4千米,安装100千伏安配变1台,为景区建设提供了电力保障。

“看到供电员工克服重重困难,为我们送来了电,大家伙的心也暖了,劲也足了。可靠的电力保障和优质的供电服务就是我们致富的底气!”宋天柱向前来义务检查用电设施的打柴沟供电所员工蔡军、刘天智说道。

据了解,2020年,到抓喜秀龙镇旅游的游客突破20万人次,126户农牧民群众直接受益。


服务优   菜农增收有保障


时值盛夏,蔬果飘香。7月12日,抓喜秀龙镇永丰村的田间地头,到处都是菜农忙碌的身影。近期,大家趁着蔬菜价格好,加紧时间收获高原夏菜。

气候冷凉、耕地肥沃、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轻微,是天祝县种植绿色有机高原夏菜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如今,蔬菜产业已成为当地农牧民实现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2021年全县种植高原夏菜11.3万亩,发展千亩以上集中连片种植示范村25个,产量预计达到36.2万吨,产值近10.8亿元。

“我们的高原无公害蔬菜远销西北各省,现在正值收菜高峰期,菜送到车间里,要迅速经过加工、分级、包装、储藏、销售。如果停电就会造成冷库里的蔬菜变质,从而影响村民们的收入。”天祝雪峰源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朱延江说道。

雪峰源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是当地一家集有机蔬菜研发、育种、示范种植、收购、加工、包装、冷链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产品企业。该企业以“订单种植”“结对帮带”“电商经营”等模式,与当地10个农民合作社、68户种植户签订了购销合同,提高了菜农生产的积极性,切实增加了群众的收入。

为确保辖区农产品企业用电无忧,武威供电公司持续开展农配网升级改造项目。2021年实施13个分项、104个单体工程,将解决天祝县8个乡镇、47个行政村、63个自然村地埋线断线、配变重过载、存在的安全隐患,三相动力电全覆盖,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居民生活提供充足可靠的电力保障。

除此之外,充分发挥共产党员服务队优势,以“华锐格桑花”供电服务活动为载体,为菜农提供“一对一”的特色服务。台区经理定期前往企业车间、蔬菜种植基地,检查线路、开关、插座以及卷帘机、水泵等用电设备,更换老化、破损的漏电保护器等电气设施,及时进行用电安全检查,为客户提供了可靠的电力保障。


民心暖   牛劲十足奔小康


抓喜秀龙水草丰美,养育了几代游牧人。近年来,为保障祁连山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大计,天祝县积极鼓励农牧民群众走出大山,进行牛羊养殖。目前全镇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34家,大小畜存栏7.38万头只。

7月14日,走进抓喜秀龙草原,只见成群的白牦牛散落在草原上,或神情悠闲,或兴蹄撒欢。牧民谢多来正忙着制做酸奶,谈起近年来养牛带来的经济效益,谢多来的脸上溢满了笑容。

50多岁的谢多来家里世代游牧,夏走冬归、风餐露宿的生活让他落下了关节病。2013年,他告别了游牧生活,办起了一座养殖合作社,规模逐渐扩大,从初期的10来头发展到了如今的100多头。

“产春犊的时候,我在棚里接上了电暖气,气温高,保证了牛犊的成活率,而且通上动力电,饲料粉碎更快更省力,白牦牛的养殖规模也越来越大。”谢多来说道。

今年年初,受强对流天气影响,“产春犊”遇上了强降温,连续多日的降雪使得抓喜秀龙草原的春天任然是冰天雪地。4月7日晚上10点左右,谢多来养殖棚里连续工作多日的电暖气“罢工”了,养殖棚里不能用明火取暖,刚产下的4只小牛犊有可能熬不过这寒冷的夜晚,情急之下的他拨通了供电所的值班电话。

大约20分钟后,2名穿戴整齐的供电员工到达目的地。简单询问后,他们便立即开始检查用电线路和设备。伸手不见五指且气温跌至零下20几摄氏度的养殖棚外,供电员工蔡军、刘天智拿着应急照明设备,根据线路的走向,一段一段地检查着。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努力,故障原因终于被找到,原来是养殖棚里的一小段串户线断线了。原因查明了,两名供电员工立即拿出备用材料和工具开始更换工作。拆旧线、布新线、接线……一系列工序井然有序。“谢阿欧,电接好了,试一下电暖气能不能正常用?”一合开关,电暖气终于又开始“工作”了,小牛犊们不再冷了,谢多来的心里也是暖暖的。

为农牧民群众迅速接电、报修,这些看似平常琐碎的工作,武威供电公司的员工们却始终坚守着“随叫随到”的承诺,用心服务、用情服务,让牧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